低碳环保我骑行
车友投稿
骑行之势、可以燎原
骑行百宝箱
骑游天下
用户名:
密  码:

  忘记密码
 
自行车在台湾:从穷困代名词到万千宠爱集一身

自行车在台湾:从穷困代名词到万千宠爱集一身

    自行车从往昔冷落深闺无人问,到如今万千宠爱集一身,个中甘苦,让岛内的自行车爱好者感慨万千。
    骑自行车环岛旅行在台湾年轻人中渐成风潮,2007年风靡岛内的电影《单车环岛日志:练习曲》,讲的就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骑上自行车,只身进行环台湾岛旅行的故事。
    时下的台湾,当红不让的是电影《海角七号》,高频词汇是“节能减碳”,蔚然成风的是自行车一族。周末假日,三五好友骑自行车环岛观光,情侣夫妻海滨骑自行车健身休闲;上班高峰,西服革履的公司白领、政府文员身背双肩包,手握自行车把穿梭滚滚车流。从休闲观光到日常交通,骑自行车上路,已经成为台湾岛内流动的风景。
    世事轮回。想当年,台湾经济起飞前,自行车是民众重要的代步工具;随着经济的发展,汽车、摩托车逐渐取代自行车,骑自行车成为落伍过时,甚至穷困的代名词,岛内自行车厂商也以代工生产外销为主。过去10多年, 台湾汽车和摩托车的人均拥有量持续增长,平均每4个人就有1辆汽车,密度高居亚洲第二;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摩托车,密度高居世界第一。
    与汽车和摩托车相伴而来的,是惊人的废气排放量和全球暖化的危机。近几年,台湾从政府到民间都在思考,在全球暖化的趋势下,小小的台湾岛该何以自处?“节能减碳”成为全社会最主流的声音,零污染的自行车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。从2007年开始,台湾吹起一股和运动休闲相结合的自行车风潮,“铁马”环岛成为时尚。当时选举宣传中的马英九也为这股“自行车热”推波助澜,他骑自行车环岛的“英姿”反复在各电视台播放,产生了很好的广告效应。他还登门拜访了岛内自行车龙头厂商巨大(捷安特)集团公司,承诺若当选一定会推动台湾成为“自行车岛”。台湾“体委会”也宣布,2007年5月5日为首个“台湾自行车日”,以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“台湾自行车日”,与“9月9日重阳节登山日”和“11月11日全民健走”活动并列为台湾三大全民体育活动。
    不过,真正为这股“自行车热”加了关键一把火的,是节节飙升的油价。通胀时代,“省钱大作战”成为台湾社会的热门话题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骑自行车上班的行列。他们发现,骑自行车上班,不光省钱、健身、零污染,而且省时,不受塞车的困扰。岛内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内销行情逆市上扬,接订单接到手软,完全不受金融危机影响。
    承诺要推动“自行车岛”的马英九也没有食言。马英九曾经向媒体透露,原先希望上任后,能够从官邸中兴寓所骑自行车上班,碍于安全考虑,在特勤人员的反对下作罢。自己虽不能骑,政策推动不能缺席。2008年7月,台湾“行政院长”刘兆玄公开宣示将推动“节能减碳”政策,要从“住”与“行”两方面,改变台湾人民的生活习惯。“八大改变”其中之一是:在全台湾25个县市广建自行车道路及配套设施。台湾许多县市政府也推出了各自的“自行车日活动”,号召政府公职人员每周至少一天骑自行车上班,为社会大众作示范,响应者众。台湾“警政署”鼓励警察搭乘大众运输系统和骑自行车,尤其是骑自行车,既环保又健康;已经有警官开始身体力行。媒体也不吝惜版面为这股风潮造势,除了报道各地推出的“对自行车友善”举措外,还专门撰文破解“反自行车”的迷思,用具体的数据说明,骑自行车安全、健康,会吸入过多废气等等。
    从往昔冷落深闺无人问,到如今万千宠爱集一身,个中甘苦,让台湾岛内的自行车爱好者感慨万千。经营自行车业30多年的巨大(捷安特)集团董事长刘金标,与同好共组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,积极推动将台湾打造为“自行车岛”,并以73岁高龄之身骑自行车环岛;民间自行车达人周盟桂,凭着一股子热情推动“自行车复兴运动”,现正致力于规划城市大街小巷最适合自行车的路线。他们都清醒地认识到,尽管目前政府对“自行车复兴”已有善意回应,但台湾的城市空间对自行车一族是非常“不友善”的。自从汽车和摩托车取代自行车成为岛内的主要代步工具后,自行车就变成弱势,台湾都会区道路几乎不保障自行车的路权;交通法规中,自行车也不算交通工具,导致自行车骑士面临“无法可守、无路可走”的局面。目前,多个环保团体与千里步道筹划中心组成的“单车路权大联盟”正呼吁政府,在公路法中制定自行车专章,在市区推动自行车试办道路。他们认为,以人为本的城市,道路空间应该重新分配,零污染排放的自行车也应该备受礼遇。
    将自行车融入生活,打造台湾成为真正的“自行车岛”,守护美丽的家园,是许多人的梦想。梦已萌芽,政府、民间组织、个人的路还很远。

    (摘自2008年11月19日 人民日报 作者王尧)

0